我的快乐时代


“长路漫漫是如何走过,宁愿让乐极忘形的我,离时代远远,没人间烟火,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”

——陈奕迅《我的快乐时代》

最近网上都流行一个词,叫“内卷”,与之相对的是“躺平”。网上的人似乎不约而同地变得焦虑起来,有贩卖焦虑的,有躺平“反卷”的。我也逐渐被他们感染,开始变得有点焦虑,逐渐的变得不快乐起来。

最近经常失眠。失眠的时候,就一直在想,究竟什么是快乐,快乐的本质是什么,我的快乐时代是在什么时候。

什么是快乐。从生理的角度来看,多巴胺、血清素、内啡肽等物质都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。或从哲学的角度来看,只要满足马斯洛5个基本需求:生理、安全、社交、尊重、自我实现,就能带来快乐。但我不并想从这些专业的角度上进行分析,因为这都太“唯物”了,我想从一个更加“唯心”,更加“唯我心”的角度去理解快乐。


我非常喜欢一句歌词,“时间只负责流动,不负责育你成长,不过你只需要倾听,倾听你的心”。

时间的确是在慢慢地流淌着,但并没有人告诉我答案,我也不知道怎样去倾听自己的心,更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答案。我越来越困惑了。

于是,我回忆着自己的经历过的日常,从出来社会工作3年,再往前追溯到大学求学生涯,再一直往前追溯到高中、初中、小学。一遍一遍的回忆,在每个睡不着的深夜里,企图找回自己的快乐时代。


在进入社会之前,总以为自己有一些小聪明,恃才傲物,刚愎自用,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嗤之以鼻,辜负了身边人的期望,忽视了身边人的心意。我就像是一只长满了刺的刺猬,在往前滚动的过程中,不仅扎痛了身边的人,也扎伤了自己。

出来社会后,游览了更多的地方,遇到了更多的人,接触到了更多的事,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,经历到了不一样的人情世故。于是开始放下自己可悲的高傲。我逐渐发现,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人和事,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漂亮的风景,原来每个人身上还有这么多闪光的点,原来每个人的身上还有这么多值得学习、值得尊重的地方,原来人性中还有这么多善良优美的一面。原本蜷缩的心好像一下子被打开,就像是紧握的拳头被松开了。我如释重负,好像变得越来越快乐了。或许快乐的秘诀在于接受自己,接受他人。

但是,在经历社会的毒打后,生活逐渐将你参差不齐的棱角磨平,将你满身的刺拔光,这真的会使你快乐的吗。你就像是一只待宰的生禽,生活将你拔毛、下锅、斩件、拼盘,最终将你摆成一道道可口的佳肴。流水线式的生产,这真的是快乐吗?

我不清楚,我不知道答案,我感到困惑。但现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出来社会后,需要面对更多现实的问题,要承受各种各样形如房子等的束缚。人一定不快乐。


再往前追溯大学的快乐时光。

记得大学校园里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人工湖,每天吃完晚饭后,刚好就是傍晚。南方的天色还没来得及暗下来。我就喜欢坐在湖边的长椅上,看着夕阳落下,虽然比不上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但也是一抹夕阳泛湖面,金光闪闪,非常漂亮。夏天有荷花盛开,不时还有候鸟飞过,非常的惬意。我经常忘却了时间的存在,直到上课的铃声响起,才想起晚上还有课。在看夕阳的时候,我觉得那时候我应该是快乐的。

校园里还有一个图书馆,等上一个没有课的下午或晚上或周末,来到图书馆,随手拿上一本书,一读就是一天。即使是“性命攸关”的复习周,也还是忍不住先读上几小时的闲书。在心无旁骛读书的时候,我觉得那时候我应该是快乐的。

有时候在宿舍里突然喊上一声,几个人找上几辆共享单车,从深夜的大学城外环骑到隔壁的生物岛,感受珠江边的晚风,海风中不时还夹杂着几声犬吠以及我们对着海边向往未来的呼喊声;又或者是晚上八九点,从山底出发,爬上白云山,直到凌晨两三点,才从阴森寒冷的山间小径上下来,瑟瑟发抖地向着黑暗灌木丛中呼喊壮胆。在呼喊的时候,我觉得那时候我应该是快乐的。

但当时的我好像并不觉得当时有多快乐。

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,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。玫瑰的红容易受伤的梦,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,又落空”

——陈奕迅《红玫瑰》


再往前就是初高中了。

印象中的高中除了做作业刷题,就是做作业刷题,好像一点都不快乐。记忆中快乐的时光,仅有下午5点后到体育馆打上一小时的羽毛球;吃完晚饭后去图书馆看上一小时金庸的武侠小说;9点半晚自习下课;10点半躺到床上睡觉一直到6点半起床;以及周末在家里玩上一整天的游戏。原本的不快乐似乎仍能点缀上了点点的快乐。

初中好像就只有不快乐的记忆了。那时一天不调皮捣蛋,就浑身难受。在早上值日的时候追逐打闹被班主任看到了,于是一大早就被班主任“请”到办公室,一坐就是一个上午。或者课堂上打瞌睡被任课老师看到了,于是被老师叫到课堂外面,一站就是一节课,如果是连堂,那就是两节课。理论上这应该是不快乐的,但又总觉得不快乐中仍然透着点点的快乐。但也有可能是因为,即使日常插科打诨,最后还是可以侥幸地考进当地的重点中学,使原本的不快乐以快乐结尾。

快乐和不快乐,好像并不是严格对立的,两者似乎可以相互转化。


我开始尝试从古人的身上寻求快乐的灵感。

或许是”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“,淡泊名利的陶渊明应该是快乐的。但我身处这社会旋涡之中,身不由己,恐怕是无法体会到他的快乐。

又或许是”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“,飘飘欲仙的李白应该是快乐的。但我不胜酒力,恐怕是不能体会到他的快乐。

又或许是”随贫随富且欢乐,不开口笑是痴人“,与世无争的白居易应该是快乐的。但依我这要强的性格,恐怕是难以体会到他的快乐。

他们的快乐,都使我很是羡慕,因为都是我遥不可及的理想。

我崇尚庄子,向往无为的悠然。我渴望有鲲鹏万里般的逍遥自在,渴望有鼓盆而歌般的乐观阔达,渴望有梦中蝴蝶般的超越形体。我认为这是快乐的三种境界。

但人毕竟只是血肉之躯,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束缚。受到束缚,必然是不快乐的。就算是庄子,在惠施死后,也不能鼓盆而歌,只是默默然曰,”自夫子之死也,吾无以为质矣,吾无与言之矣“。依然不能真正的快乐。

人生在世,必有牵挂。若有所失,难免不快。

或许当你在思考什么是快乐的时候,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快乐的事情。所以最快乐的事情,可能就是不要去想为什么不快乐。

初出茅庐的人,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,我唯有强迫陈奕迅唱《我的快乐时代》。他唱的时候不明白,听时也不明白。十年以来,陈奕迅总共提及过两次“我愈来愈明白”《我的快乐时代》的意义在哪儿。

我不想说什么一百种幸福的方法,那种书我看过,什么泡一个热水澡呀,点一些精油蜡烛呀,那都是方法,我不喜欢方法学,幸福是感受,我要“觉得幸福”,幸福没有方法,如果你以为有方法,你一定不会幸福。

——林夕《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》


如何才能快乐,虽然我不知道的明确的答案,但我想我应该是有一个大致的方向。或许是做一个有趣的产品,一个像苹果一样划时代的产品。或许是完成一份作品,一本像四大名著一样千古流传的名著。或许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应该可以感受到快乐。

虽然道路看起来有点遥远,且大概率不能实现,but who cares。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今天不妨在这里种下一个因,期待十年后的果。待十年后的我,回忆十年前的自己,是不是真的快乐。

就在前几天,毫无预料的,有一只鹦鹉飞进了我的房间。没有一丝丝防备,突然给原本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丝小小的快乐,就像是荒芜的土地上的一棵绿草,或是阴霾的天空中的一抹阳光,又或是阴冷的寒冬中的一丝余温。

2021年10月23日夜

“唯愿在某次,尽情欢乐过,时间到了,时针偏偏出了错”

——陈奕迅《我的快乐时代》


评论
  目录